编者按:
万桥飞架,串联起“千山万壑”,让贵州这个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成为高速平原,一座座高桥改变山区的地形地貌制约,畅通贵州对外通道,同时也打出了贵州“世界桥梁博物馆”的名片。
(资料图)
桥梁之下,当地群众的生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,城乡及周边邻省间时空距离的缩短,让出行不再翻山越岭,桥旅融合走出增收致富新路径,连接起桥下人家的幸福生活。
多彩贵州网推出“多彩贵州·从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”特别报道之“我家住在大桥头”栏目,听桥下人家讲述贵州大桥给他们带来的生活新变化。
2月下旬,清镇市新店镇岩湾村响水滩露营基地,焊工师傅正在对玻璃房进行最后的焊接加固,“3月开始就是旅游旺季,这个月底前,我们要让露营基地配套设施修整完毕。”基地的负责人龙朝军告诉记者。
“响水滩露营基地位于鸭池河特大桥下,配备有完善的休闲区、烧烤区、蔬果采摘区等。”新店镇党委委员、宣传委员李祺睿介绍,这样的露营基地在新店镇已有7家。
“鸭池河特大桥建成后,乌江流域的这一段鸭池河风景吸引不少省内外游客。”新店镇党委委员、副镇长刘家彬说起露营旅游,感叹便捷的交通。
2016年7月,全长1450米的贵黔高速鸭池河特大桥建成通车,大桥主跨跨径800米,是世界上目前建成的最大跨径的钢桁梁斜拉桥,创世界山区斜拉桥之最。大桥通车以后,贵阳至黔西行车时间从曾经的五六个小时缩短为50分钟,时空距离的缩短,也为鸭池河畔村庄带来发展的新机遇。
作为长征时期红二、六军团强渡鸭池河时经过的地方,依托鸭池河特大桥带来的便利交通,岩湾村与贵阳市重点打造的红色村庄——“鸭池河村”紧密相连,打造出“红色乡村+农旅结合的发展路线,不断改善村容村貌,完善各项基础设施,更新产业布局。“村庄”变“景区”,“鸭池河村”已逐渐成为贵阳郊区游、周末游的热门目的地。
同时,新店镇围绕鸭池河水清山绿的河畔风光,打造了“滑翔伞营地、露营基地”等旅游项目,推出亲子休闲游、农业体验游、峡谷探险游等多条精“旅游+”品路线,提升旅游业拉动力、融合能力,受到省内外游客的青睐,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响。
在新店镇三合村的羽曳露营·YEAH GLAMPING基地,记者实地参观了“滑翔露营一条龙”的所有站点。完善可靠的安全措施、专业且经验丰富的滑翔伞教练、宽大舒适的露营帐篷等都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。“我们家滑翔伞的起飞点位于村里的最高处,平坦开阔,整个飞行过程10多分钟,除了可以体验空中翱翔的快乐,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将鸭池河畔的风光一览无余。”基地负责人张显介绍,基地至2022年5月试营业以来,截至目前,营业收入已达70万元余,月均营业额达20万元,预计本年度营业收入约100万元。
露营基地的火热“出圈”,也带动周边居民的就业和农产品销售。“露营基地的开业给我创造了工作机会,现在我从家里走到基地只需要几分钟,在家门口就实现就业。”51岁的三合村村民张天碧在露营基地从事保洁工作,每月能有3000元收入。
张显告诉记者,目前基地累计助推销售枇杷100余公斤、李子150公斤、西瓜250公斤,促进农产品销售额达6万余元。
除了露营基地,当地村民也为前来游玩的客人提供帐篷、民宿、餐饮、烧烤等服务,带动周边群众增收。
刘家彬介绍,目前,新店镇按照“一环九园、一核十区”的规划布局,将该镇发展路线定位为“精品水果产业园”及“滨河旅游示范区”,并结合自身实际,提出“1+N+1”的工作思路。围绕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酥李,打造金银花、桑果、烤烟、蔬菜、茶叶、羊肚菌、韭黄等N个特色产业,并沿鸭甸河村、岩湾村、三合村等旅游资源丰富的村落创建一条农文旅融合观光旅游带。目前,已有大量青年返乡就业、创业。
本网记者:文/赵野平 李柏杉
视频拍摄、剪辑/胡宏涛
一审:丁 憐
二审:黄盛裕
三审:李 蓓
总策划:陈 麟、邓 航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起点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2 联系邮箱: 39 60 29 14 2@qq.com